慈善公益報 日前,中華文化與家慈善論壇暨紀念丁丙慈善文化傳承項目啟動儀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閑林埠老街舉行。當天,浙江省級示范性慈善基地——丁丙慈善基地揭牌。
丁丙生于1832年,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一生淡于名利,終身不仕,熱心公益事業,不僅建立了“丁氏慈善基金會”,還主持創辦了“杭州善舉聯合體”這一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慈善組織,建遷善所、粥廠、糧倉等慈善機構,盡其所能救助難民,弘揚慈善文化。
活動當天,丁丙后人代表丁如霞女士也來到現場。筆者了解到,在丁丙紀念館建設初始,丁如霞和閑林街道、浙江歷史學會周膺院長在資料收集、展館規劃、脈絡梳理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丁如霞在活動現場分享了丁丙先生對慈善和文化的追求,并對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丁丙先生及其家族的支持和關注、對丁丙先生的思想和慈善精神的傳承表示感謝。
活動現場,家慈善與文化傳承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推動構建符合中國文化傳統和制度環境的財富觀,推動中國企業家參與公益慈善與財富升維的實踐,從而帶動更多的家庭進行慈善。
“丁丙慈善基地是余杭區第二個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我們希望通過多樣化的形式讓更多人認識丁丙、了解丁丙,將他的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助力推動共同富裕。”余杭區民政局副局長陸佳婧表示。
近年來,余杭區高度重視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了“管理項目化、救助精準化、服務精細化、手段智能化、監管透明化”的慈善品牌。2022年,余杭區發布全省首個數字化公益慈善指數團體標準,浙江省互聯網慈善基地、余杭區丁丙慈善基地被評為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余杭區還建立“全域共進”的慈善組織體系,區、鎮街、村社三級慈善組織網絡體系全面建成,注冊登記社會組織886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3300家,AAA等級以上的品牌社會組織62家,實現社區基金會各鎮街全覆蓋。
去年,余杭區智慧公益慈善綜合體正式啟用,發展現代慈善,構建“精準直達”的救助幫扶網絡,推進“智慧慈善”數字平臺建設,制定項目流程管理“清單制”,確保慈善公益項目真正解決困難群體需求;暢通個人參與渠道,實現“手指捐”“碼上捐”,注冊志愿者達38萬名,逐漸形成人人參與的慈善氛圍;探索建立徑山鎮共同富裕發展基金、瓶窯鎮“朝夕美好共富”基金等慈善捐贈方式,為助醫助困助殘貢獻慈善力量。
“今年我們大力發展慈善信托,探索成立了全省首單不動產財產權益類慈善信托。此外,我們還將持續開展‘2022-2023年慈善項目’,不斷推進安居暖巢、扶老助幼、慈善助醫、慈善傳播和幫扶助困等五大行動、20個項目,推動‘小慈善’向‘大慈善’轉變、傳統慈善向現代慈善轉變、生存型慈善向發展型慈善轉變。”陸佳婧說。(彭益舟 劉 歡)
責任編輯:csgyb2
上一篇:心手相連 把愛連接
下一篇:用滿腔熱情和真誠續寫慈善事業新篇章 ——張家口市慈善總會召開第三屆理事會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