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戴 倩)為幫助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2022年,重慶市墊江縣慈善會以“鄉村振興·重慶專場”活動為契機,于騰訊公益平臺上線“情系丹鄉 點亮教育”慈善項目,并聯合墊江縣教育發展基金會,用募得的200余萬元善款對全縣困難學校、學生及教師開展各類幫扶,用愛心“點亮”孩子們的童年。

墊江縣教育發展基金會慰問桂溪小學老師謝凱利
墊江縣慈善會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經過深入調研,在了解全縣學校辦學條件現狀及教師、學生基本情況后,對部分學校教學設施設備陳舊、老化等問題予以資金支持,助力學校完成辦學條件改造;同時對家庭經濟困難師生予以一定資金資助,對優秀師生進行表彰獎勵。”
“扎根”丹鄉 為新校園送來新氣象
清晨天色剛亮,朗朗讀書聲就準時在太平小學嶄新校園中響起,近1500名小學生從破舊的老校園搬來新校園。
據了解,去年9月,該校搬進了新建的校園。“當時由于經費緊張,很多教學設施設備還有欠缺,慈善會通過教育發展基金會了解到情況后,就向我們捐贈了食堂設備、辦公桌椅、教室智能設備‘班班通’以及1000套學生課桌椅。”太平小學校長肖建國說,這些用于改善教學條件的物品總價值約120萬元,是“情系丹鄉 點亮教育”項目中最大的一筆捐贈。
在肖建國看來,慈善是最大的事業。學校有意識植入慈善教育,引導學生思考“愛從哪里來”“愛如何傳遞”,可以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回報社會。
慈善澆灌 讓困難教師“破土”生長
父母意外離去后,謝凱利與奶奶相依為命生活,由于地處偏遠鄉村,且家庭情況特殊,謝凱利從小受到老師同學和社會愛心人士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她也非常爭氣,努力學習,成為全村唯一一個大學畢業,并找到了工作的女孩。
24歲的謝凱利去年師范大學畢業后被定向分配到墊江縣桂溪小學,成為一名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當她帶著年邁的奶奶一起初到墊江時,生活捉襟見肘,教育發展基金會從學校得知這一特殊情況后,立刻對她進行慰問,一次性捐助了3000元善款。
在謝凱利的成長中,她時常感恩所遇到的好心人,他們讓謝凱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是奶奶從小教給謝凱利最多的一句話。這些年奶奶的身體越來越差,即使已經無法務農,家里的雞她始終不舍得賣,囤著一個個土雞蛋,等謝凱利放假回家時,把這些雞蛋帶給曾經對孫女有恩的人們。
“金柚小廚” 打造沉浸式課堂
鄉村振興不斷深入,對鄉村教育振興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墊江慈善會向黃沙鎮黃沙小學捐贈8萬元,試點打造“金柚小廚”沉浸式生活課堂,幫助學生學習烹飪、洗碗、打掃衛生等一系列基本家務技能。
“對食物營養成分的認識,激發我們愛惜生命、關注健康”“雖然被油濺了很多次,但是到家人可以吃到美味手抓餅,就不會放棄”……廚房內張貼的“小廚美食秀”制作心得中,孩子們一筆一劃寫下學習烹飪家常菜過程中的體會。
校長石慶告訴筆者,黃沙小學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常年跟爺爺奶奶生活。“相信這段經歷會是孩子們童年里最好的禮物。”石慶說。
據了解,2022年“情系丹鄉 點亮教育”項目圓滿完成,今年該項目正在持續推進,目標籌款金額378萬元,將全部用于薄弱學校的基礎設施改造、困難師生的幫扶和優秀師生的獎勵等方面,助力墊江縣慈善教育事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
責任編輯:csgyb2
上一篇:揚中市推進校園慈善文化建設再上層樓
下一篇:廣州:校園里掀起慈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