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權敬)藝術文化雖無法救死扶傷,但它自有力量。疫情期間,許多市民宅在家里拿出手機或者輕點鼠標,就可輕松“暢游”博物館,可以欣賞詩歌、書法等文藝作品,還可以通過視頻看到疫情前線樂觀的患者們舞蹈……文化行業是價值觀輸出的行業。文化戰“疫”的力量穿越阻隔,讓人們堅信這場“戰役”一定能贏。
歷史文化躍然“指”上
宅在家里“作貢獻”的同時,還能“云逛展”,使用海量免費文化資源,讓自己隔離疫情不隔離文化。
《慈善公益報》記者在抖音搜索“博物館”,進入“在家云游博物館”活動頁面。2月20日晚19點,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抖音APP上展開,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講解員,帶領觀眾們在線上來了一場VR觀展,共同觀看國博“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借助科技手段,全國各地的觀眾可以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欣賞到珍貴的文物。
據悉,本次“在家云游博物館”全景直播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線上有講解員和跨界嘉賓共同為觀眾直播講解文物知識,極大地豐富抗擊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記者了解到,僅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共上線展覽2000余項,1300余家博物館開放在線展覽,國家文物局“博物館網上展覽”共收錄274個展覽,訪問量突破60萬人次。
此外,疫情期間,眾多知識付費平臺、出版社、教育機構等紛紛推出線上免費資源、課程,覆蓋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職場人士;還有《囧媽》《肥龍過江》等電影作品在網絡端首播,也為百姓居家增加了“文化食糧”。
文字和鏡頭也是戰斗力
謝承倩是安徽六安市金安區先生店鄉文化站站長。整個春節假期,謝承倩是在疫情防控一線度過的。在與老百姓接觸的過程中,她一邊宣傳疫情信息與防疫知識,一邊把她了解的百姓抗疫故事記錄下來。所以她宣傳時最常用的“武器”除了嘴巴,還有筆、本子和鏡頭。
《防控一線,愛心捐贈匯聚暖心力量》《這7個普通人的故事,你一定也很熟悉》《抗疫一線娘子軍,溫柔堅定有力量!》……由她將這些戰“疫”的點滴策劃撰寫的“先生店戰疫故事”系列報道,不僅老百姓愛讀,還被《皖西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平臺選用。用謝承倩的話:“文字和鏡頭也是戰斗力”。
疫情暴發以來,無數文藝工作者、志愿者他們以筆為槍,以歌傳情,以筆墨應援,將抗疫期間一幕幕的感人畫面,轉化成一件件鮮活而催人奮進的文藝作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文藝精神力量。
疫區里的廣場舞文化
近日,湖北武漢方艙醫院輕癥患者和醫護人員“斗舞”的視頻走紅網絡。記者點開視頻:幾位戴口罩的武漢方艙醫院新冠肺炎的輕癥患者和穿著厚重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一起揮動四肢,載歌載舞。背景音樂歡快激昂,舞蹈姿勢有模有樣,雖然戴著口罩但仍能看出大家臉上洋溢的笑容。
據了解,目前武漢已開放9個方艙醫院。做操、跳廣場舞已是這里患者們的日常……從剛開始患者在床邊小范圍的舞蹈,到后來周圍的“病友”的不斷加入,到如今的舞蹈“花樣”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護士們紛紛將“八段錦功法”“太極拳”“呼吸操”帶進病區。醫務人員表示,希望通過各種活動讓病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讓他們感受到醫務人員的愛心,大家一起共同戰勝疾病,戰勝疫情。而患者卻說“他(她)們太累了,一起跳舞運動一下,希望他們也能感覺過得輕松和歡快。”
病房里的舞蹈文化,傳遞著醫患間無微不至地關切,更釋放出決勝疫情的信心。
責任編輯:csgyb2
上一篇:慈善文化進唐村 助力鄉村中國夢
下一篇:阿爾寨石窟已有7座有壁畫洞窟修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