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 當前,全國上下正生動開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活動,這也是江蘇省慈善總會當前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慈善事業,從頂層設計、法律法規、實踐指引等多方面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14年,國務院出臺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和支持以扶貧濟困為重點開展慈善活動。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施行,開啟了依法治善的慈善新時代。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提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隨著公益慈善法規政策和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式慈善發展理念得到厘清,慈善文化氛圍得到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得到加強,慈善信托、互聯網慈善等新業態、新實踐嶄露頭角,形成規模。慈善會系統在各級黨政的關心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服從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布局,投身眾多民生保障領域,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優化社會治理結構、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實現了自身價值。
以史為鑒,可召未來。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銳意改革下,慈善事業才會有大發展,也必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發軔于20世紀80年代,崛起于90年代,在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如果從1981年新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算起,至今已有42年的發展歷史。雖然我們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打造出了一套相對成熟完善的公益慈善生態體系,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的經濟實力已穩居全球第二,但慈善事業的發展仍需努力。英國是慈善信托的發源地,早在1600年就頒布了《濟貧法》,19世紀中期成立了政社合作的慈善委員會,負責慈善組織的注冊和監督管理工作,有著深厚的公益淵源。美國雖然沒有制定專門的慈善法律,但對各類慈善行為的免稅政策十分全面,給各類別、各層級的慈善組織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發展空間。據統計,2021年全美慈善捐贈總量約為4800億美元,其中個人捐贈占比近70%,并保持常年穩定增長。
而我國的慈善捐贈總量大約保持在年均1500億元的水平,且受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波動較大。其他如慈善組織數量、專業人才儲備、公民意識覺醒等軟硬實力方面,也要迎頭追上。面對差距,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推進中國式慈善事業現代化進程中,必須正視現實,長遠謀劃,既不要過分樂觀脫離實際,也不能喪失信心裹足不前。要在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和歷史遞進邏輯的基礎上,順應慈善發展的世界潮流,尊重規律,科學布局,張弛有度,推動慈善事業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處論述與慈善事業息息相關,例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等。這些論述為我國慈善事業下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發展奠定了思想遵循、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很好地回答了新一屆省慈善總會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務必全面、系統、深入地加以學習宣傳貫徹。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在邁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只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盡頭,慈善事業的發展就永不停歇。這個結果是美好的,但過程必然艱辛,只有通過每一個“你”和“我”的共聚能量、共灑汗水、共獻智慧,才能讓更多的社會成員共享成果。讓我們乘著思想的巨輪,滿載著善念、善行、善果,在這個春天起航遠征……
(作者系江蘇省慈善總會宣傳部部長 徐 山)
責任編輯:csgyb2
上一篇:張謇“彌縫不及”的慈善理念
下一篇: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慈善力量